這是美國當代哲學家尼布爾的著作,由這部著作也引出了著名的“尼布爾悖論”。 這本書的名字乍一看上去似乎就自相矛盾:假如都是有道德的人,又何來不道德的社會呢? 在作者看來,人的本性是自私和非自私的統一體。自私,是為了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;非自私,是為了尋求與群體的和諧,所以才表現出同情他人并幫助他人的品質。 尼布爾將人類的道德分為兩大類:個體道德與群體道德,個體道德總是高于群體道德??墒?,即便是這樣,由于群體是由個體組成的,因此群體道德往往會“綁架”個體道德。 所以他認為,人類的分裂與沖突,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爭斗與政治斗爭,實質上是“不道德的社會”占了上峰的緣故。作者的思考是: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,是道德的個體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下,還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間? 而今的世界,正處于百年千年之未見,各種紛爭不斷,直至兵戎相見。 人類救贖需要新的路徑,而僅僅依靠個體道德的力量,顯然是遠遠不夠的。 掃一掃,手機打開瀏覽
關鍵詞:道德
版權和免責聲明:
1.大慶網擁有大慶日報社所屬媒體網上發布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大慶網”。 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大慶網版權所有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大慶網”,大慶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本文鏈接:
|
|